华科大95后在读博士定制储电8000度巨型“充电宝”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华科大95后在读博士定制储电8000度巨型“充电宝”

2024-12-14 行业资讯

  孟创立的巨安储能公司是国内首家全铁液流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已签下意向订单超25亿元。

  每到傍晚用电高峰时分,位于武汉光谷佛祖岭三路的长江电气智能电网产业园内,一个储存了8000度电的巨型“充电宝”便会开始工作,可为园区持续供电8小时。这也是湖北省首个工商业侧长时储能系统。

  目前,一辆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约100度电,一部智能手机电量约0.02度电。换算下来,这个巨型“充电宝”可一次性充满80台电动汽车,或者40万台智能手机。自去年底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以来,通过峰谷套利、平抑负荷,这个巨型“充电宝”每天可为园区节省数千元电费。

  为长江电气开发巨型“充电宝”的,是位于光谷的巨安储能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安储能)。

  巨安储能是国内首家全铁液流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中广核、中电建等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客户,签下意向订单超25亿元,并吸引九合创投、中国风投、元航资本等投资机构数千万元融资,收获光谷瞪羚、金种子企业等称号。

  巨安储能创始人兼CEO孟,这位“95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读博士,入选了“3551光谷人才”,并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冠军等荣誉。

  “未来,公司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日前,孟接受支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专注于大规模长时储能,伴随着国内储能需求的不断释放,公司有望迎来更大发展。”

  提起储能,大众较为熟知的是锂离子电池和抽水蓄能。然而,针对4小时之后的长时储能来说,这两种储能方式均有一定弊端:抽水蓄能对选址要求比较高,必须依水而建,且建造周期长;锂离子电池则是循环寿命相对有限,且电池本体存在热失控的安全性风险。

  近年来,一种全新技术液流电池开始兴起。区别于锂离子等储能电池,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存储于电池外部的储罐中,使得电池功率和储能容量设计相对独立,具有安全性更高、储能时长更长、循环寿命更好等特点。

  根据正负极电解质溶液种类的不同,又可分为全钒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等。全钒液流电池易受钒资源稀缺和价格波动影响。而锌铁液流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枝晶,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全铁液流电池以铁为原料,成本相对低廉且市场行情报价稳定,性价比高。

  其中,碱性全铁液流电池就是由孟带领的巨安储能在国际首创。孟介绍,和液流电池其他技术体系相比,碱性全铁液流电池通过特异性铁螯合物等技术创新,使得电解质溶液反应过程中不产生铁枝晶等固体物质,可充分的发挥液流电池功率与容量的解耦合优势,确保2万次以上稳定循环。同时,电解液溶解后为碱性水溶液,可回收并多次利用。

  目前,巨安储能的碱性全铁液流储能系统由于功率和能量单元的解耦合,其度电成本随储能时间延长而减少。储能时长8小时的度电成本仅约0.23元/Wh,24小时的度电成本更低约0.15元/Wh。

  孟表示,巨安储能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自己的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黄云辉的支持和帮助。早在2008年,黄云辉就主导创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

  “2016年,在导师的指导下,碱性全铁液流储能技术研发成功,我也因此成为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孟回忆说,经过几年的技术完善后,巨安储能于2021年正式在光谷成立。

  因为拥有“独门”技术,巨安储能成立的第二年,就获得了九合创投等机构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孟介绍,“这笔钱对我们很重要。公司在黄石做了中试建设,并进行了小批量试产。我们还因此获得了种子客户,也就是位于黄石大冶市的华创科技园,订单金额60万元。”

  2022年底,华创科技园铁基液流储能项目正式运行。尽管该项目只做了80度电的储能系统,但验证了巨安储能碱性全铁液流储能系统的商业可行性,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商业化的相关公司。

  很快,巨安储能与中广核、中电建等大型央国企达成战略合作,为他们的储能项目提供碱性全铁液流储能技术支持。

  巨安储能还获得了中国风投、元航资本的Pre-A轮和A轮融资,目前融资总额超6000万元。这些资金大多用在了生产线的建设上,如今巨安储能已完成万吨产能电解液及万台电堆产线建设。

  孟透露,新一轮融资正在沟通洽谈中,今年计划逐步扩大产能,到2025年建成年产60万吨电解液及千万台电堆产线。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正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快速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国家能源局今年先后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均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

  随着市场的渗透,以碱性全铁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中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头豹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1年,液流电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2%,2022年市场规模达10.6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4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或达87.9%。

  不过,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中的市场占有率仍偏小。《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中,液流电池占比仅为0.2%,锂离子电池占比高达97.5%;从累计装机量来看,液流电池占比为0.9%,锂离子电池占比则为94.9%。

  巨安储能技术负责人以碱性全铁液流储能电池为例说,该技术还存在一些缺点,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目前,与锂离子电池等固态电池相比,碱性全铁液流储能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相比来说较低,综合能效约为70%,为了达到相同的储能容量,需要更多空间存放电解液,导致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相比来说较低又导致需要集成的模块数量更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系统成本。

  一位长期研究储能的专家也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碱性全铁液流储能电池以铁为正负极材料成本相比来说较低,但电池还包括隔膜和系统成组等成本,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偏低就会导致电池模组成本偏高,这是相关产业化进展相对较慢的关键。

  孟认为,液流电池特别是碱性全铁液流电池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市场充分接受需要给予一段时间。目前,上海电气(601727.SH)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已入局,随着他们逐步商业化将市场做大,行业会发展得慢慢的变好。